砌體墻體加固設計案例
本文呈現砌體墻體加固設計案例,詳細介紹了某砌體墻體的具體情況,包括其原有結構特點、存在問題等,針對這些問題,闡述了所采用的加固設計方案,如選用合適的加固材料、確定具體的加固方式等,在實施過程中,說明了施工的關鍵步驟與要點,強調了對施工質量的把控,通過該案例展示了砌體墻體加固設計的科學性與實用性,為類似工程提供了參考范例,加固設計砌體墻體加固設計案例
工程概況
本項目為某老舊建筑砌體結構功能性改造工程,原建筑為磚混結構體系,始建于上世紀80年代,經專業(yè)檢測機構采用超聲波檢測、回彈法等多種技術手段綜合評估,發(fā)現部分承重墻體存在明顯開裂、砂漿風化及抗剪強度不足等結構安全隱患,根據《建筑抗震鑒定標準》(GB 50023-2009)要求,需對結構進行系統性抗震加固處理。
加固設計方案
基于結構檢測數據與有限元分析結果,設計采用以下綜合加固方案:
雙面鋼筋網水泥砂漿面層加固體系
- 對主要承重墻體實施雙面復合加固層
- 采用φ6@200雙向鋼筋網片,網格尺寸嚴格控制在200mm×200mm
- 噴射M15水泥砂漿,厚度40mm(單側)
- 經計算,加固后墻體抗剪承載力提升達35.2%,抗壓承載力提高28.7%
結構整體性增強措施
- 在墻體轉角及T形交接處增設C25混凝土構造柱
- 構造柱截面240mm×240mm,配置4Φ14縱向鋼筋
- 箍筋采用φ6@200,加密區(qū)間距為100mm
- 沿各層樓蓋標高處設置閉合圈梁系統
- 圈梁截面240mm×180mm,主筋4Φ12,箍筋φ6@200
關鍵節(jié)點處理技術
- 采用L形φ6錨筋(間距600mm梅花形布置)確保新舊結構協同工作
- 門窗洞口周邊設置鋼筋混凝土邊框(配筋2Φ10,箍筋φ6@150)
- 對原有裂縫采用高壓注漿技術進行修復(注漿壓力0.3-0.5MPa)
施工質量控制要點
基層處理階段
- 徹底清除原墻面抹灰層至堅實磚砌體表面
- 采用高壓水槍(壓力≥8MPa)沖洗基層,確保無浮塵、油污
- 對嚴重風化磚塊進行置換處理
結構連接施工
- 錨筋鉆孔直徑8mm,深度100mm,采用改性環(huán)氧結構膠錨固
- 拉拔試驗檢測值需≥6kN方可進行下道工序
面層施工工藝
- 鋼筋網片與墻面保持15mm保護層距離
- 砂漿噴射分三層施工(底層10mm,中層15mm,面層15mm)
- 每層間隔時間不少于24小時,養(yǎng)護周期≥14天
加固效果評估
經中國建筑科學研究院現場檢測,加固后結構性能指標如下:
檢測項目 | 加固前 | 加固后 | 提升幅度 |
---|---|---|---|
抗剪強度(MPa) | 28 | 38 | +35.7% |
抗壓強度(MPa) | 2 | 1 | +28.1% |
整體位移角 | 1/550 | 1/850 | +54.5% |
該加固方案綜合造價較傳統方法降低約25%,施工周期縮短30%,經專家論證完全滿足8度抗震設防要求,為既有砌體建筑改造提供了典型范例。
(配圖為該工程鋼筋網片安裝及砂漿噴射施工關鍵工序實景照片)
文章版權聲明:本站文章基本來源于網絡,如有不妥請聯系店長刪除
發(fā)表評論
還沒有評論,來說兩句吧...